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

香港 - 轉機12小時

台北飛伊斯坦堡在香港轉機.與其在香港機場晃來晃去,我們選擇了拉大轉機時間,於是有了12小時的空擋.套句旅行社說法,買土耳其送香港一日遊.

其實經過香港機場幾次數不清了,但對於比較喜歡自然或古文化的我們,還真的是第一次進香港純旅遊.

幾經考慮,放棄了一般印象中的買東西吃東西,決定以香港獨有的景觀為主.
第一目標就是號稱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維多利亞港



12小時的香港轉機是可以輕鬆入境遊玩的,只要持有臺胞證,下飛機就大方地跟著入境標誌走去填入境卡吧.(如果沒有臺胞證,也可以事先辦理線上快証)

因為時間有限,我們計劃只利用中環一站就夠玩的了,交通方式也簡化到直接購買機場快綫.2人以上同行還有8折以上折扣.



一進市區,建築的密度,熙攘的人潮,馬上就提醒你來到這個大都會.
也看到莞爾的一幕 - 載著小恐龍的的士飛奔而過.



我們很快地發現了一個奇景,位於市中心精華區的中環街頭,聚集了許多野餐PARTY.
原來我們到的這天是星期日,就像是台灣外勞在臺北火車站的景象,只是更廣大與強烈的印象.

在這邊的稱呼比較尊重,叫做"家務助理",一樣是辛苦的在異國謀生,卻造就了奇異的都市景觀 - 偌大的GIORGIO ARMANI招牌下,席地而坐了一圈圈來自東南亞的歡樂.

城市氛圍的決定,終究不是富人賺得數倍的銀行存款,而是實際運轉這個城市的每一分子.


第一個行程就是感受所站著的土地 - 中環,當一個開心的土包子在街道上繞來繞去,直到熟悉東南西北.

其實就是找路,但我慢慢發現這個過程很好玩,旅行前準備的地圖現與實際去套進你所處的三維空間,背包客在想要熟悉與想要迷路之間的掙扎...哈哈.

PS. 一直很感謝身邊的旅伴對此毫無怨言甚至漸漸與我一樣,該死的樂在其中.


各式香港的味道接踵而來,

  • 聞名的蘭桂坊在整修中,無緣喝杯下午茶,
  • 另一個在整修的傳統五金店,門口停駐載著竹篙的卡車.
  • 沒走幾步就一直在巷弄的斜坡裡打轉,現代大樓旁邊就是歷史味的建築




天色未晚,百萬夜景得等一下,先去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,這也算香港特色的景致.


名列金氏記錄 - 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人行手扶梯,加上重慶森林裡警察梁朝偉與女店員王菲的經典鏡頭加持,相當有香港味道的一段路.

一開始是中環街頭的小巷(服飾店或是港式美食餐廳),慢慢的兩旁變成洋味的咖啡廳或BAR,偶而出現藝術氣息的塗鴉,還有一座清真寺,直到最末端漸漸看到住宅社區的樣貌.

一路上也看到賣房子的仲介,我想到這裡真是解釋房市蛋黃蛋白理論與都市發展的好教室.

回看一長串的下坡時,我卻想到極限自行車手在智利長下坡衝刺的影片




下午四點將近傍晚,預算了可能要排隊的時間,開始往山頂纜車的入口移動.進場等搭車的時候,在一側展出了纜車用的齒輪機具.

咦,纜車不是應該是一條鋼索下面掛著車廂嗎?? ... ... 這裡的鋼纜是在車廂下面(感覺像是鐵軌),但因為坡度很大,所以確實是利用鋼纜與齒輪拉動車廂,而非車輛自身的動力.

1888年至今,全長1.4公里,坡度4~27,海拔28 - 396米.相當具有歷史性的交通工具.單程票價28港元.



幾乎是單線通行的纜車(中間有短暫的雙軌以供會車,整個軌道同時不止一輛纜車運行,所以進月台後並不會等太久),在大家的期待下緩緩駛進.行駛間望向窗外,香港筆直的大樓都變斜了,可以感受正在陡坡中行進.



到達山頂總站,月台兩邊的齒輪裝飾襯著漸變色的虹光,等下車的一邊作業完畢後再開另一邊的上車門.


馬上進入的空間是賣紀念品的區域,在這裡發現了有趣的商品,用書法寫著外國人名的貼紙,這真是太神奇了,"傑克" 跟 "珍妮佛"本身也可以是一門生意呢.


12小時的壓軸 - 香港夜景,讓我們在凌霄閣飽受大風吹了一小時後,終於等到夜幕低垂.
剛抵達的時候飄著細雨,一度以為天氣將影響視線,但終於還是讓我們一嚐心願.

所謂的世界三大夜景,是由專門研究夜景對旅遊業影響的日本社團法人"夜景觀光Convention Bureau"所舉辦峰會評選.日本函館,義大利那不勒斯,日本長崎,摩納哥都曾是入榜的城市,香港更是常年蟬聯.

果然是超值得的一個百萬景觀,精選出傍晚稍藍的天空與黑夜光暈下的維多利亞港兩張分享...



12小時,沒有買東西吃東西的香港過境,終於在這個"充滿斜坡"的城市奔走與令人感動的夜景後... ...
我們回到機場,即將踏上另一個國度 - 另一個大陸.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